首页> 资讯 > 详情

惊心动魄,凶险异常的金融战:这一次,中国能够实现成功突围吗?

2023-08-29 04:16:34来源:JonWe

经济时代,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厘头的怨恨,人生如戏,都是戏子,一切的所谓爱恨情仇这样的情绪,都是舞台需要,而经济社会的舞台上面,每一个动向,实际上都是利益层面的博弈和驱动产物。

“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经济时代,政治也要为经济服务,而对于以掠夺作为手段的博弈玩家来说,没有什么比打破博弈对象政治公信力,更有意义,效率更高的取胜方式了。


(相关资料图)

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应该没有意识到,其实从进入8月份以来,一场针对中国经济管理公信力的资本残酷博弈,或者说精准围猎刺杀行动,在悄然无声之中,就此开启。

当然,这场博弈的精彩,复杂,还有凶险程度,超过了绝大多数人的预料,对于中国国家来说,一定程度上,也是被了一个措手不及。

或许有些东西,不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关键节点没到,威力和风险是难以提前预见的。

这一轮资本围剿和反击的一个转折点,就在2023年8月28日,该来的还是要来的,所幸在关键时刻,中国这一次的表现还算差强人意。

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一轮针对中国的金融和资本博弈就此偃旗息鼓,走向结束,更有可能的,是更为图穷匕见的后招和挑战。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来龙去脉又是怎样一个精彩的过程?

接下来,这轮针对中国经济管理和国家公信力的资本博弈有哪些可能的走向和发展?

1

一个从不过时,但往往未引起重视的关键概念: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最初来自塔西佗所著的《塔西佗历史》。后被引申为一种社会现象,指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塔西佗陷阱,是塔西佗在评价一位罗马皇帝时所说的话:“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

塔西佗陷阱的定义

塔西佗陷阱是指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所提出的一种见解,他认为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得罪人民。

塔西佗陷阱的来源

在塔西佗的著作《塔西佗历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罗马皇帝尼禄死后,继任的新皇帝下令捕杀了一个制造叛乱的将领和一个“可能”发动叛乱的将领。而那位“可能叛乱的将领”卡皮托是在捕杀命令未到之前就已经被处决了。很多人认为卡皮托并没有叛乱的野心,故此对皇帝的做法产生不满。塔西佗因此总结道:………外界对这两次的处决的反应很不好,而且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

塔西佗陷阱的影响

塔西佗陷阱是政府失去信任和形象导致的陷阱。在这个陷阱中,一个政府无论做出好的政策还是坏的政策,都无法被人民所信任。这种失信现象会给政府带来极大的困境和麻烦,因为政府需要民众的支持才能够执政。民众的不信任和反感会导致政府无法顺利地实行政策,甚至会引爆社会不安和动荡。

关于塔西佗陷阱

这个见解后来被指认成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或政治学定律,它指一个社会机构一旦失去社会公信力,那么它无论办什么事情或表达什么言论,都不会引起人们的相信,相反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在网络时代,“塔西佗陷阱”正随着传播方式的变迁成为日常社会管理中需要频繁面对的挑战。

一个政府,特别在经济管理维度,如果陷入了塔西佗陷阱,后果将难以想象。

舆论,政策,管理部门的影响力,将在经济环境和市场中出现失灵的情况,而且,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群体和资本,用来误导民意,实现自己的利益目标。

一个公信力遭遇信任危机的环境,资本将无所不能。

对于真正的资本而言,遇到塔西佗陷阱不是什么灾难,而是梦寐以求的套利机遇。

而对于国家和普通民众来说,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2

梳理本轮看不见的硝烟的战争:起源,开端,还有过程

本轮资本围剿,实际上前面的铺垫很多,但是真正要算启动,要从8月初说起:

从2014年到2023年6月,一直以来,关于中国资本市场,关于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从来都是强调:融资。

从最初的国企改革,到审批制,到注册制,一直强调的都是融资。

都是服务于企业的融资需求。所以,中国股市,没有普适性的赚钱效应。

2023年以来,中国国内经济和现实情况,让国家对于股市的定位,有了一些转变。

8月3日,新的提法和表态,出现了:

要知道,在经济日报发文以前,特别是7月下旬以来,大A跌得惨不忍睹。

房住不炒的楼市不多说,股票市场也一副颓废的样子,中国国内经济环境中,充斥了消极低迷的情绪,完全可以说,这一次态度转变,有很强的经济驱动因素存在。

来自于外围资本的本轮围剿,正式打响了:回顾一下这段时间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

截止8月23日,北向资金连续13天流出。

上周五北向资金依然全天净卖出24.01亿元,其中沪股通净卖出6.73亿元,深股通净卖出17.28亿元。

砸盘,砸的是什么?就是意图砸掉是国家在资本市场的公信力!

8月3日,国家破天荒的头一回公开喊话,老乡别走,结果呢?

连续两周,大A跌得惨不忍睹。

外资的砸盘配合境外媒体的放风,目的其实压根就不是中国股民和老百姓兜里的几个钱。

而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醉翁之意不在酒:政治因素层面的博弈投射到金融市场上,

逻辑并不复杂:就在中国国家公开唱多国内金融的时刻,故意反向操作,营造熊市氛围,凸显政府公信力“言而无信”,以极端行情来营造政府表态的反向效果。

目的很明确,在大A,把中国国家和管理部门拖进一个现代版本的“塔西佗陷阱”!

所以中国的大A在此刻,不再仅仅具备单纯的金融属性,更有浓厚的政治意味:

“让居民通过股票、基金也能赚到钱”的这句话,到底会不会被落空?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已经不是什么桌面体面的博弈了,简直就是直接撸起袖子扇耳光的做法了。

2023年8月27日,周末,中国这边的破局之战,正式打响:

8月28日交易日前一天,中国国家诠释了什么叫作 “应出尽出” ,摆出真的想 “活跃资本市场” 的姿态——炸出了包括但不限于 降印花税、买入证券的时的融资保证金比例降低、严控减持总量、阶段性收紧IPO节奏 等等...

来而不往,非礼也。

从动向梳理上来看,国家层面面对这一轮在金融市场上发起的围剿和突袭,做出了回应。

当然,当下最多只能算你来我往,攻防互现而已,别说结束,连高潮都不算,最多只能说“渐入佳境”。

博弈还在继续,中国国家有形之手,和不怀好意,直指要害的外部资本,这一轮的围剿和破局的故事,还在继续。

3

结合现实,研判趋势:8月28日差强人意的中国股市表现,怎么看?

按以往的经验来看,降印花税、暂缓IPO和再融资节奏等等,这一套组合拳下去,A股得大涨8%-9%,上涨时间至少得持续一周。

然后8月28日,A股也很给面子,硬气了一把,不过时间不长,只牛了一分钟。

股市就大涨了几分钟。一定是哪里出现了问题。高开低走,让一众市场参与者备受打击。

比如我挺喜欢的小瑜哥,上午还在载歌载舞梳头,下午就成了霜打的茄子,挺有代表性的。

弈,还要持续下去。

当然,这对于中国的金融市场来说,是一个关键的挑战和时代机遇,能不能破局突围,直接决定了中国股市的未来:

股市,不是公地,不是谁都可以过来割韭菜的。无论大股东还是金融机构,割韭菜,必须付出代价。这才是正常的市场。

但是从当下来看,中国股市走向成熟显然还需要时间和过程,而这样的资本博弈和挑衅,毫无疑问,是一个加速和促进的因素。

哺市场,带动实业,先富帮助后富。

然而?上市公司们拿了无数多的钱,真正搞出东西却没几个。

相当部分的上市公司股东,又是离婚,又是炒作,又是造假的,每天花式套现,把场子搞的乌烟瘴气,后果都让股民买单。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不是不报,时间不到。

对于国家想搞好资本市场的决心和态度,任何的质疑,其实放在当下来讨论,才有意义。

外资做空,持续砸盘,还针对国家的政策表态风口,反向操作,或许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俗话说的好,打人不打脸,外资无所顾忌,内资又烂泥不上墙,还真当国家会继续捏着鼻子哄眼睛?

大时代,开启大变局,正当其时,所幸的是,所有中国人适逢其时。

回到个人的操作和行动来看,要看清楚当下是神仙打架的本质,风高浪急,汹涌澎湃,虽然坚信国运,爱国驱动是正确的方向,但是大风大浪去投机,我个人是不建议的。

接下来,国家维度,就算实现金融博弈破局突围,也不会是一个轻松简单的过程,中间还有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需要扫除,要耐心。

中长期表现值得期待,但是短期来看,特别是本轮金融博弈没有确定性输赢信号以前,对于普通个体和投资者群体来说,没有必要急于抄底。

做空中国的外资固然可恶,但是内部软骨头的机构和精于钻空子割韭菜的上市公司,可能才是真正需要解决的本质问题。

标签:

上一篇:利亚德(300296.SZ):上半年净利增26.45%至3.38亿元
下一篇:最后一页